【縣域經濟】秭歸:著力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信息來源: 《企業與企業家》 責任編輯:宋克杰 2021-03-19 11:04

 

1-屈原故里──秭歸縣_副本.jpg

 

屈原故里──秭歸縣

 

[《企業與企業家》報道 文/譚昌寧 望 明] 工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笆濉币詠?,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以“生態工業強縣”戰略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產業培育為基礎、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支撐,工業經濟活力不斷提升,規模不斷壯大?!笆奈濉睍r期,如何推進“工業富縣”戰略、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是當前必須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秭歸縣食品支柱產業掠影_副本v.jpg

 

一、秭歸工業經濟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主導產業已成為穩增長的底盤。“十三五”期間,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69億元,上繳稅金7.14億元,實現外貿出口5.2億美元,工業經濟對財政稅收貢獻占比30%以上。通過工業轉型提質,逐步形成了食品加工、光電子、先進裝備制造、紡織服飾、綠色包裝、新型建材、清潔能源等七個產業集群,培育了屈姑食品等6家隱形冠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1家。淘汰落后產能企業60多家,新入規企業26家,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總數從88家優化到53家。通過破產清算、騰籠換鳥等方式,妥善處置中天晟、海瑞特鋼、潤恒建材、福潤禽業等10多家僵尸企業,盤活閑置資產1.3億元,盤活閑置廠房8萬多平方米。電子商務在鄉村異軍突起,連續2次成為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電商企業發展到1500多家,年交易額達17.5億元。建筑企業發展到52家,壹級總承包達到5家,為全縣農民工提供了2萬多個就業崗位。

 2.重點項目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撐。“十三五”以來,秭歸縣以項目為帶動,通過爭資跑項,一批優質項目之花不斷盛開。泰和石化生產的超低溫蝶閥和球閥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52%和55%以上,替代了進口低溫閥,國內市場占有量位居全國第一。戈碧迦光電利用其“大噸位冷頂熔煉技術”“高透過光學材料”“異型光學材料”等技術優勢,做到了全國行業第三。旌旭光學鏡頭模組、力升電機生產基地等工業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即開工目標;英明藥業中藥材初加工項目正式投產:順宏鉆石刀具項目、藍鑫門窗加工項目廠房建設全面完工;華星船務200噸船臺建設項目已完成基礎回填。2020年3月引進的湖北德重精線企業,4月開工建設,6月正式投產,10月份單月產量達30噸,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當年進規的目標。

3.園區建設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引擎。近年來,通過不斷政策資金支持,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征地拆遷,開發區面貌煥然一新。河東片區的綠化亮化工程全面竣工,極大提升了園區的整體形象。三峽壩區周邊環境提檔升級項目正在加緊施工。開發區新增工礦倉儲用地1000多畝,讓項目落地不再為選址操心;整個園區交通路網逐漸完善,園區群眾出行更為方便。居民區雨污分流已覆蓋98%,茅坪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公共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堅持把開發區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積極開展實施方案編制、開發區總體規劃修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地形測繪等一系列基礎工作。開發區將從1.78平方公里擴大到5.68平方公里,形成“一區多園”的總體格局。

 

5-mmexport1612259381421_副本.jpg

 

7-mmexport1612259312523_副本.jpg

 

二、推進工業富縣戰略的制約因素

1.產業層次不高。受資源賦存和歷史條件的制約,秭歸縣資源性工業所占比重較大,企業主要以原材料生產和初級加工為主,產業鏈條短,產品結構單一,工業結構不盡合理。一般性生產工藝的多,運用高新技術的少;高載能企業多,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少。雖然臍橙深加工工業初具規模,但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2.創新原動力不足。部分企業閉塞的家族式管理導致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管理層大部分管理人才都是家族式管理者,專業培訓學習少,思維不開拓,企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職工隊伍文化素質較低,流動頻繁,創新能力較差,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技術層次偏低,產業升級受到制約,缺乏技術創新的資金和研發力量,推動技術創新的力量十分有限。

3.核心競爭力不強。秭歸縣工業基礎薄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3家,僅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5%,工業經濟總量小、水平低。主要以紡織服飾、食品加工、建材等傳統產業企業居多,缺乏引領性、支撐性的重大工業項目,企業生命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名牌和馳名商標較少,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

9-秭歸縣光電支柱產業掠影_副本v.jpg

 

10-mmexport1612259334891_副本.jpg

 

三、推進工業富縣戰略的對策及建議

1.以創新理念為抓手,打造保障機制新優勢。一是要破解思想瓶頸。要上下同心,凝聚共識,堅定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信心不動搖,科學謀劃,創新思維,奮力拼搏,切實形成穩增長的底盤在工業、財政增收的底子在工業、就業途徑的底氣在工業的共識,營造大抓工業、主抓工業、都抓工業的濃厚氛圍。二是要破解政策瓶頸。加大對上匯報爭取力度,爭取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用好增值稅改革、社保降費調基等稅收優惠政策。三是要破解要素瓶頸。突破金融、用工等要素瓶頸制約,堅持土地優先,統籌安排全縣工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重大工業項目、戰略新興產業和企業擴大規模用地;全面清理供而未用、用而未足、可調整盤活等三類存量土地,充分利用閑置低效用地和產業轉型升級騰退土地。

2.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打造轉型升級新優勢。一是加大項目招引。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加快出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按照“招小引優、招大引強、招外育內”與“引項目、引資金、引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全力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優勢項目;突出主導產業和園區定位招商,注重招商項目的產業影響力和產業延伸能力。二是確保措施精準落地。建立重點工業招商項目推進臺賬,建立“一個重點項目、一名縣級領導掛帥、一個部門領導負責、一個專班包抓、一套具體方案推進”的“五個一”包聯機制,確保簽約一個、落地一個、建成一個。三是加快技術改造。充分發揮財政、金融、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產業引導基金等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制定獎勵政策,引導重點技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改造體系,力爭3年內規模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面達90%以上,全縣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50%以上。

3.以培育市場主體為抓手,打造“全民創業”新優勢。一是在全縣范圍內形成“全民創業”的氛圍,堅持和完善回鄉創業帶頭人扶持獎勵辦法、工業項目投資的政策扶持意見等,鼓勵和動員外出務工且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人員回鄉創業,重點扶持一批有發展前景、有發展意向的中小企業,逐步做大做強,力爭在縣內培育和發展一批規模企業。二是鼓勵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多種途徑吸納大量優秀管理人才,采用先進、科學的生產方式,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強企業的創造力和發展后勁。三是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優先提拔和重用在工業經濟戰線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干部,從用人機制上激發全縣干部職工投身工業熱情?!?/span>

4.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大力弘揚“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精神,全面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為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完善和兌現工業發展支持獎勵政策,為企業“施肥”;要放寬準入條件,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松綁”;要及時處理破壞經濟發展環境、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的案件,為企業“撐腰”;要表彰創業者,弘揚創業文化,為企業“貼金”;要貼近企業加強服務,提供招工、融資、技改、創新、營銷等創業指導信息和產業政策,為企業“引路”。持續深化“雙百活動”,實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千方百計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想方設法地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全方位、寬領域和高效優質的服務,在全縣形成“親商、富商、安商、助商”的良好局面。(作者譚昌寧系中共秭歸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

2-屈原祠_副本.jpg

 

屈原祠

 

(此文原載《企業與企業家》2021年1月號)

 

      (責任編輯:宋克杰)

 

? 国产爽爽爽